舆论与政策市

2008-08-12 22:46 阅读(?)评论(0)

舆论监管层惯用、熟用且常用的维稳举措。在中国股市不到19年的成长历程中,时时可以看到官方舆论的指引。由于舆论手段最具“中国特色”,且集中反映了“政策市”的特点

2008年,上证综合指数跌破3000点重要关口后,随着奥运的临近,舆论开始不遗余力地频吹暖风。7月1日,新华社一篇名为《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》的“社论”在上证综合指数当日收跌3.09%、且又进一步下滑动力的背景下隆重登场,其核心立意就是,“在中国经济基本面总体看好的情况下,股市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”。次日,上证综合指数得以平收,但旋即在7月3日创下自历史高点6124.04点调整以来的新低2566.53点。此次的通信似乎未能起到振臂一呼、应者云集的功效。7月7日,新华社又发表《7月中级反弹可期》,市场作出明确响应,以大涨4.59%报收。但是好景似乎不长,股指升到2952点弹升乏力,再度转弱。于是,7月14日,《人民日报》再度以罕见的整版篇幅,以《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》为总标题,探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,传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声音。7月19日,证监会甚至主动出击,召集各大官媒,纵论市场热点问题,希望借此增强沟通,提高透明度,维护股市稳定。

  如果从6月下旬至今的这一个月来看,管理层耗费如此多的口舌、如此多的笔墨,似乎的确起到了一定效果:上证综合指数大体在2550-3000点之间呈现箱体震荡。但空有舆论鼓与呼恐怕仍不足以担起托市重任,管理层授意下的托市资金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推动力。舆论导向真实表露了管理层对股市点位的判断,赤裸裸地以官方媒体的重头文章试图影响市场运作,操控之心,路人皆知,这是典型的计划思维的套路。

  官方舆论导向一直都是中国股民的必修课,但这恰恰将中国政策市的特点暴露无遗。试图充当引路人的管理层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对股民进行说教,但市场的力量却一次又一次让管理层指引成为笑谈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08-08-12 22:49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